乡村振兴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专题 >> 正文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自全国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以来,我系统帮扶干部情系贫困群众,积极进村入户,在心与心沟通中感知群众冷暖,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有无数感人瞬间温暖了贫困家庭。为弘扬典型、讴歌先进,展现我系统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与担当,校党委开展了河北电大系统“决胜脱贫攻坚”典型事例征集活动,我们将陆续展出征集到的作品,为您讲述“电大人的扶贫故事”。

书写在小山村里的大文章

河北省曲阳县西北部山区,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北中佐村,村子偏于山区一隅,多年来,在鸡犬相闻的宁静中,固守着贫困的无奈与挣扎:全村230户617人,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92人。2016年起,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扶贫工作队开始在村里扎下根,他们默默的付出、认真的工作,在接续奋斗中,带着这个小山村悄然发生着变化:2017年贫困发生率由最初的95%降到54%,2018年降到15%,2019年实现全部脱贫。这一个个不断跳动变化的数字,记录着电大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也镌刻着他们默默书写的扶贫大文章。


2020年11月,为迎接省考核,工作队完善全村46户的扶贫手册

农机路铺向幸福的未来

北中佐村山地较多,缺少大面积的农耕地,村民为了增加收入,就大量种植好种易活的枣树。慢慢地,在寺儿沟形成了大片枣林,可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村民各自为战,寺儿沟的枣林不能形成产业经济,经济效益很低。去寺儿沟的路是村民踩出来的山间小路,一下雨,就会泥泞不堪,严重影响着枣树的管理和秋季采摘,也成了实现寺儿沟大枣产业化发展的最大桎梏。

第一批电大扶贫工作队驻村后,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确立了寺儿沟大枣发展思路,开始跑办大枣种植区寺儿沟农机路项目。但尚未完成这个项目就换岗了。第二任工作队队长石继志带领队员们接过接力棒,开始继续跑办这个项目,终于在2019年12月修成了总投资93万元的农机路。宽敞的农机路连接着北中佐村,铺展着伸向远方的大公路,伸向北中佐村富裕幸福的未来。

水管送来幸福的甘甜

2019年北中佐村水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慎将村里的饮用水管道挖断,全村的饮水中断。工作队立刻向曲阳县水利局提交了全村饮用水管道重新铺设的申请,为了早日解决村民的用水困难,让大家尽早喝上干净、便捷的自来水,工作队不停地跑到水利局催问项目的进展情况。2020年秋,项目终于得以实施,总投资16余万元,铺设了主管2500米,村管1300米。在水管铺设的过程中,不时会有村民找到大队部来,有的是因为新盖的房子,管道没有通到他家;有的是因为家里之前的管道是从房子下面穿过去的,为了避免管道因为漏水对家里造成影响,强烈要求重新在房子外面走管……为了保障项目的实施进度,工作队和村两委挨家挨户做工作,同时与施工方沟通,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满足村民的要求,保证每一户村民都能满意地饮用上自来水。“帮大哥”的工作让队员们积累了新的工作经验、增添了新的本领,但这个过程却让他们绞尽脑汁、费尽心思。事后他们开玩笑说:“没想到项目实施起来比当初申请还难”。

在铺设水管的过程中,又发现水井出现了严重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全村生活用水,于是乎工作队又开始多方协商,四处奔走之后,终于争取到爱心援建,为村里打了一眼甜水井。

困扰村民多时的饮用水问题终于解决了,看着村民舒展开的眉头,工作队的队员终于如释重负地长长舒了一口气。

解决完村民饮用水问题,工作队又马不停蹄地开启另一个跟水有关的大问题。为保证村民粮食增产增收,工作队利用省电大帮扶的两千余元资金,为村里购置并埋设了100多米的PE管,解决了多年来村民种田只能靠天吃饭,不能灌溉的问题。

水管蜿蜿蜒蜒,把甘甜的井水送进农户、送进农田,也把这份甘甜送进了村民的心里。

帮扶把党的温暖送进贫困户心里

七月的北方,也常常是阴雨连绵。

雨不大不小,时断时续地下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二天上午,才有了停歇的意思,但黑云却执拗地不肯离开,东一块、西一块地堆集在天上,似乎随时准备重新聚到一起,卷土重来。

工作队三人准备去地里看看庄稼有没有受灾。正要出发,石继志的手机突然响了,他一接通,就听见一个村委着急的声音:“石队长你快过来吧,刘新民家的房顶塌啦!”石继志一听,扭头对两队员说了句:“赶紧,去刘新民家。”说完就迈开大步冲了出去。

三人急匆匆地来到刘新民家,刘新民和村委的人正站在院子里。刘新民还没有从恐惧中缓过神来,脸有些苍白。他说,见雨停了,他上房去修了修漏雨的地方,刚下来准备上厕所,结果房顶就整个塌下来了,如果他是回屋里,恐怕就被砸到里头了。石继志拍了拍惊魂未定的刘新民肩膀,抬头看了看天,说:“咱们先抓紧时间帮老人清理下东西,这天儿还不稳当。”收拾完屋里的东西,把老人安置好。

刘新民自己独居,也是帮扶对象。他本是有一儿一女的,只是女儿出嫁不在身边,儿子更是长年在外,好几年了甚至都没有联系过。他的房子在儿子结婚的时候,为了看上去好看,把外面的墙体做了装修,所以打眼一看,还可以。其实,他家的房子房梁都朽了。

工作队又马不停蹄地跑到乡里,通过几天的协调沟通,从乡里申请到修房款2万元,工作队和村委一起给刘新民修固好房顶。老人望着修好的房顶,激动地含泪说着:感谢党,感谢你们!

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村民幸福感

大队部前面的村民广场是全村人白天聚在一起唠嗑、晒太阳的地方。一到夜晚,大人、小孩也都聚集到这里,跳广场舞、打扑克牌、聚在一起聊天、散步,偶或还会看场电影。在村民的心目中,这里就是城里的公园,是最让他们放松、快乐的地方。工作队和村两委一道,早就对广场进行了整饬、美化,在广场边还修了一个长长的、漂亮的凉亭,为整个广场平添了几分雅致。

但广场正中央立着一个变压器,使广场的整体效果大打折扣。2019年,工作队与当地电力部门沟通,将变压器移到了路边,为了提升小广场的整体效果,石继志带着队员,用单位帮扶资金购置了景观石,又为广场增添了文化气息。

2020年疫情期间,为给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不能外出打工人员提供增收机会,工作队跟村两委商量后,借鉴“以工代赈”模式,从村脱贫享受政策户中选出焦二成,支付劳务费3240元,对凉亭进行了粉刷。来这儿的村民更多了,写在他们脸上的满满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成了北中佐村最亮丽的风景。

疫情防控为村民筑起生命安全屏障

2020年初,驻村第一书记石继志,一接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消息,就连夜赶到了村里,与村书记焦增法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成立了北中佐村疫情应对领导小组,制定了《北中佐村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之后,他又联系学校请求支援,最后电大捐赠了口罩100个、医用手套200副、消毒酒精2桶,争取到爱心捐助消毒液400升,给值班人员购置食品约500元。

为了保证村民的生命安全,他们和村两委一起,从1月26日开始在村口设立卡点,采取封村的措施。组织村干部、党员、及青年志愿者进行24小时值班,对村内和外来人员进出进行体温监测,对来往车辆进行限定和消毒,有效做到“外防输入”。他们还通过村内高音喇叭、微信群和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大力宣传新冠肺炎的特点、危害和防范手段,使村民从思想上重视疫情防范工作,掌握必要的防范方式,避免因思想的疏忽而感染。同时,他们开始全面排查从疫区回来的打工人员,为了保证安全,他们加大自己的工作量,把范围扩大至疫区周边的外出人员,并一一通知他们居家隔离。为防止聚集性感染的发生,工作队和村两委选出了流动巡视员,对村内聚集的百姓进行劝散,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的接触和相互传播。并对隐藏在家的聚集人员进行了劝诫。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感染的风险,他们每天督促村内的保洁员,对村内道路进行全面的卫生清扫,对村内的办公和休闲娱乐场所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由于宣传引导、管控措施到位,村里没有出现任何的心理恐慌和无措的局面,村民情绪稳定,生产生活秩序井然。为了防止贫困户因疫返贫、村民因疫致贫,工作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及时摸清疫情对贫困人口的影响情况,把可能因疫情返贫致贫的,纳入监测范围,以便及时救助、精准帮扶。在疫情得到控制,村民可以外出务工时,工作队又开始着手落实疫情期间劳务输出组织服务政策,实现劳务输出供需精准对接。

2019年12月,工作队组织全校教职工为幼儿园捐赠文化用品

 

无论是站在农机路上,看着挂满枝头的红枣;还是夜幕下,徜徉在村广场热闹的人群中,队员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村民浓浓的幸福感。而他们自己的内心却宁静而踏实——为自己的不辱使命;为北中佐村已经写下的和将要继续书写的富裕幸福生活的大文章。(作者:李成)

上一篇:电大人的扶贫故事 |东奔西跑的上下跑村工作队

下一篇:电大人的扶贫故事 | 沧州电大驻献县十五级乡十五级村工作组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