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为序,弦歌再起。在这孕育希望的新学期,景县开放大学秉持服务地方教育的初心,主动牵线搭桥,精心策划组织,于8月30日特邀衡水开放大学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魏珊老师,为景县第二中学全体教师带来了一场深刻而温暖的心理赋能讲座——《新学期,心动力:做学生的青春摆渡人》。

这不仅是一场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对教育使命的深情守望。
执桨渡星河润物细无声
讲座伊始,魏珊老师便以“青春摆渡人”这一诗意的意象,触动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弦。她娓娓道来:教师之于学生,恰如星河摆渡人,既要懂得顺应水流之势(心理发展规律),又要学会把握风向之变(时代脉搏),更要在波澜起伏时稳持船桨(课堂掌控)。真正的教育艺术,在于以心为桨,以爱为舟,在每一个平凡的教学瞬间,完成不平凡的生命对话。

心海启智航 赋能育成长
在“掌控教学赋能”和“解码青少年脑科学”环节,魏珊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视角出发,带来了科学前沿又切实可行的策略。
魏老师指出教师动力核心障碍主要来自于掌控感的缺失,这种失控多来源于日常课堂管理、教学进度与效果、师生关系的情感连接、工作负荷与个人时间等方面。魏老师强调真正的教学掌控力并非源于严格的纪律约束、教师的威严与管束,而是来自于对学习心理规律的深刻理解与运用,作为教师,要转变对掌控的理解,聚焦自己的可控圈。
魏老师从神经生理学角度分析了人类大脑的功能分区,青春期学生高度敏感与过度驱动是由大脑边缘系统的独特状态所造成。学生那些惹人头疼的过分行为不是“作”,教师的理解和平静才是他们所需的“急刹车”。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她分享了如何通过建立心理安全感,打造一个允许试错、鼓励表达的课堂氛围;如何利用心理学原理,设计能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教学活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如何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正向反馈,让成长的每一步都被看见、被肯定。
心灯常明亮 护航至远方
教育之路,亦是修心之旅。面对工作中的压力与挑战,教师的自我心理调节是保持教育热情、避免职业倦怠的关键。魏珊老师为老师们带来了专业且实用的心理调适“工具箱”。
她从认知行为理论入手,引导老师们识别并调整那些可能带来压力的“自动化思维”;介绍了正念冥想的基本方法,帮助教师在纷繁忙碌中安驻当下,恢复内心的清明与平静;她尤其强调了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性,鼓励教师同仁之间形成互助、倾听、共商的“成长共同体”。
唯有摆渡人内心充盈、锚点稳固,方能于风浪中从容不迫,将渡船平稳驶向彼岸。
扬帆星河远 启航“心”梦想
讲座最后,魏珊老师以充满期待与祝福的“新学期寄语”作结。她与全体教师共勉:“愿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能以更专业的‘心’视角,洞察生命的成长; 以更温暖的‘心’能量,滋养青春的心灵; 以更智慧的‘心’方法,驾驭教育的航船。 新的学期,让我们整装再发,不仅做知识的传递者,更努力成为那盏点亮学生前行道路的灯,那位值得信赖的青春摆渡人。”

此次讲座,是衡水开放大学名师工作室与县校业务协作的开端,是景县开放大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基层学校的一次生动实践。我们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摆渡人。未来,衡水开放大学名师工作室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积极与各县校协同合作,为全市开放大学体系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心”动力。
新学期,新征程。
心动力,新希望。
致敬每一位在教育星河中默默摆渡的引路人!
(撰稿人:路晓静 审核人:邢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