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域服务 >> 扶贫故事 >> 正文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自全国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以来,我系统帮扶干部情系贫困群众,积极进村入户,在心与心沟通中感知群众冷暖,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有无数感人瞬间温暖了贫困家庭。为弘扬典型、讴歌先进,展现我系统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与担当,校党委开展了河北电大系统“决胜脱贫攻坚”典型事例征集活动,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我们将陆续展出征集到的作品,为您讲述“电大人的扶贫故事”。

 

把幸福感种进村民心里

“我不是主动要求来驻村的,单位驻村干部换人,领导让我来,我就来了。”站在寺儿沟枣园旁的农机路边,望着已经染了些红色的枣林,河北电大驻村干部崔峰平静地说着,“来了,就踏踏实实好好干。”他伫立在那里,说着如虬枝盘匝的枣树一样质朴但却坚韧的话。他说了很多,关于村里的小广场、关于农机路、关于贫困户……却始终没提2018年来驻村时,83岁的老娘需要人陪伴、即将小升初的孩子需要爸爸指导学习……

下车伊始,找准工作着力点

来到曲阳县郎家庄乡北中佐村的那个晚上,崔峰失眠了,心里有些惦记家里。他不在家,老娘不会也在想他,像他一样失眠吧?孩子的作业做好了吗?有没有按照他要求的把当天学的功课再复习一遍?妻子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忙了老人忙孩子,她能行吗?对她,自己真的亏欠太多了。他忽然有些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写不来驻村的申请呢?他要是把家里的困难都说了,领导一定会考虑的。可他当时为什么没写呢?他仔细想了想,好像就因为当时脑子里的一个闪念:要说有事,谁家又没事呢?他就再也不好意思想什么申请的事了。唉,既然来了,就好好工作吧!他翻身坐起,使劲搓了搓脸,坐到桌子前。拿起笔,却又不知道该把笔落到哪里。驻村工作该做些什么呢?从哪儿入手呢?想了会儿,他在纸上写下“精准”两个字,又画了一个圈把俩字儿圈起来,停顿了一下,又在两个字下面重重地点了两个点。

第二天吃完早饭,崔峰决定先去自己要帮扶的贫困户家走走。

一路打听着,崔峰来到五保户焦文子家。与外面整齐的街道相比,焦文子家的院落实在有些凌乱,地面上铺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横七竖八地散落着一些枯树枝,还有一些废旧的塑料袋、硬纸板东一个西一个地杂陈其间。崔峰看了,忽然一阵心酸,不自觉地想到了自己耄耋之年的老娘。还未见其人,他似乎就感受到了老人的孤独与寂寞。他脚步有些急地走进屋里。

焦文子斜着身子倚靠在被子上,闭着眼睛,好像睡着了一样。

崔峰轻轻地喊了一声:“大爷!”老人没有动静,看来是真的睡着了。崔峰又提高了嗓门喊了声:“大爷,您好!”

焦文子一下子睁开眼,有些茫然地看着崔峰,嘴里却一迭声地应着:“哎,哎。”

“我是新来的驻村干部,叫崔峰,来看看您。”焦文子握着崔峰的手,连声说:“好,好!”

从焦文子家出来,崔峰又去了看望了焦壮怀,了解到他有糖尿病,因为没有申办慢性病医保,药费成了他们家沉重的经济负担。

接下来的走访,让崔峰又找到了几件要做的事:村里大枣种植区寺儿沟的路坎坷难行,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无论是下田耕种,还是往外运枣都很费劲,需要好好修一修。之前的工作队已经在申请,可是一直没有批下来,这事还得继续跑;一个开朗的大嫂说,想跟城里人一样,没事的时候活动活动,跳跳广场舞什么的,可小广场中间戳着个变压器,连个身都转不开,得把小广场拾掇拾掇……

一番走访下来,崔峰发现,他要做的事还真不少,而且他还“领”到一个巨大的任务:把幸福感,种进村民的心里。

用心做好扶贫工作就是对共产党人信仰的最好诠释

崔峰把要做的事列了一个详细的计划表,细致地划分出常规性工作、大项目的顺序、小任务如何穿插进行等。崔峰把表格收进文件夹,然后整了下衣服,走出屋,拿起立在墙边的扫帚,又随手拿了个编织袋,向着焦文子家走去。

焦文子从屋里出来,招呼崔峰:“歇会儿吧,我去给你拿个凳子。”说着又转身回屋。

这几天,只要忙完其他工作,崔峰就过来,收拾完屋子收拾院子,把里里外外收拾得整整齐齐。他甚至有些急切地做着这一切,下意识里,他侍候着这个无儿无女的老人,就仿佛是在侍奉着年迈的亲人,心里会不自觉地多出一份踏实、安心的感觉。

崔峰停了手,轻扶着老人,等他坐稳当,才在旁边的小凳上坐下。俩人坐在院子里,聊着家常。

崔峰今天说的有些多。往常都是他听焦文子讲自个儿的事,讲村里的事。昨天妻子打电话说,老娘问他什么时候回去。崔峰跟焦文子发着感慨:“儿行千里母担忧啊!”焦文子抹了下眼角,附和着:“是哩,是哩。”

明天就要开始修路了。驻村工作队的办公室里,队长石继志正在跟崔峰和李成确定征地工作是不是都完成了,检查修路的工作计划有没有疏漏。这件事有些急,因为只有把路修好,村民下田、采摘、运输方便了,打响寺儿沟大枣品牌才更有保障。刚才吃晚饭的时候,他们一起畅想着寺儿沟的未来,想着以后即便工作队走了,北中佐的老乡们依旧能靠着一个个响当当的农村产业品牌,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的生活,他们就忍不住激情澎湃,浑身充满干劲。

农机路的修筑已接近尾声。崔峰帮着大嫂把三轮车从田里推上田间小路。两人看着即将通车的农机路,都说了一句:“马上就好了!”工作队和村两委,从县扶贫办拿到93万元修路资金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动工,几十个修路的日日夜夜,大家忙碌着、劳累着,但更快乐着。

崔峰开着车来到县医疗保险处。今天他跟队长石继志来县扶贫办汇报农机路修路情况,他趁着石继志与县扶贫办领导交流的空当儿,跑过来打听焦壮怀的慢性病医保卡办理情况。一个月前,他帮焦壮怀填好《特殊病种门诊申请表》,把申报糖尿病的相关病历资料都整理好,送到了县新农合管理中心。前几天,焦壮怀跟他说,又该买药了,又是家里一笔大花销。崔峰有些着急,想早点把焦壮怀的卡拿到手。

办公室里,工作人员告诉崔峰,前几天焦壮怀的医保卡就已经寄送到乡卫生院,应该可以去领了。崔峰难以抑制地笑着,一边道谢,一边快步走出去。

晚上,崔峰坐在书桌前写驻村工作总结。最后,他在稿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一句话:“把贫困户放在心上,用心做好扶贫工作,就是对共产党人信仰的最好诠释。”

把沉甸甸的幸福感种进村民的心里

七月的北方,也常常是阴雨连绵。

雨不大不小,时断时续地下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二天上午,才有了停歇的意思,但黑云却执拗地不肯离开,东一块、西一块地堆集在天上,似乎随时准备重新聚到一起,卷土重来。

石继志和崔峰准备去地里看看庄稼有没有受灾。正要出发,石继志的手机突然响了,他一接通,就听见一个村委着急的声音:“石队长你快过来吧,刘新民家的房顶塌啦!”石继志一听,扭头对崔峰说了句:“赶紧,去刘新民家。”说完就迈开大步冲了出去。

两人急匆匆地来到刘新民家,刘新民和村委的人正站在院子里。刘新民还没有从恐惧中缓过神来,脸有些苍白。他说,见雨停了,他上房去修了修漏雨的地方,刚下来准备上厕所,结果房顶就整个塌下来了,如果他是回屋里,恐怕就被砸到里头了。石继志拍了拍惊魂未定的刘新民肩膀,抬头看了看天,说:“咱们先抓紧时间帮老人清理下东西,这天儿还不稳当。”收拾完屋里的东西,把老人安置好,石继志跟崔峰就马不停蹄地跑到乡里,要补贴款帮老人修房子。

刘新民自己独居,也是帮扶对象。他本是有一儿一女的,只是女儿出嫁不在身边,儿子更是长年在外,好几年了甚至都没有联系过。他的房子在儿子结婚的时候,为了看上去好看,把外面的墙体做了装修,所以打眼一看,还可以。可是村里人都知道,他家的房子其实房梁都朽了,早该重盖了。老人一直自己独居,也没有能力翻修。驻村工作队曾给他报过危房,可是由于外观上条件不是太差,县住建局没有批。

用从乡里申请到的2万块钱,工作队和村委一起给刘新民修固好房顶。

崔峰把院子里的砖头瓦块都清理干净,又帮老人把屋里头收拾利索。怕老人心里难受,崔峰对老人说:“大爷,有什么事儿你就言语一声,别害怕,有人管。”刘新民握住崔峰的手说:“我不怕。有你们,有共产党,他们不守着我,我也不怕。”崔峰的心里有些酸楚,但随之而来的是震憾,他能深切地感受到老人的信赖以及因之而沉淀在心底的那份面对生活的从容。崔峰突然有种顿悟的感觉,此刻他真正了解了自己所做的工作的意义。

村里小广场中央的变压器终于在电力部门的协助下移到了角上,小广场一下子开阔了许多。崔峰他们忽然想:大嫂不是想要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吗?那就干脆来点情调,在广场旁边也立块景观石。

曲阳是产景观石的地方,县城边上卖石头的商家一个挨一个。石继志跟崔峰一家挨一家地都转了一个遍,才定下一块自己满意的:石头好看,大小也合适,更重要的是,那家的要价是最低的。

夜晚的小广场高高地亮起两盏路灯,把小广场照得豁豁亮亮的。开朗的大嫂把小音箱摆到景观石旁边,让一帮跃跃欲试的大姑娘、小媳妇,以及想着加入又有些扭捏的粗莽汉子、小老头们都一排一排站好,开始一边看手机,一边扭腰提胯地教大家跳广场舞。一阵阵开怀大笑,压过了高亢的音乐,在村子的上空炸开。

疫情下的北中佐村,安静而澹定。工作队本来还准备好如何说服大家居家防疫,没想到村民都二话不说,积极响应:“听国家的,国家不会害我们。”听着这样的话,崔峰的眼圈红了。

疫情被控制住之后,大家开始走出家门。小广场又开始陆陆续续地聚集了一些人,大家都戴着口罩,隔着一段距离,大着嗓门聊着天儿:“哪儿也不能跟咱比!咱国家是不但想法让咱活着,还让咱好好地、舒舒服服地活着!”

人群中,崔峰的眼圈又红了。他抬起头,仰望着繁星闪烁的苍穹,深深地感受着那洋溢在身边的浓浓的幸福感。

人物——崔峰

崔峰,男,中共党员,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财务处(资产管理办公室)资产管理科科长。2018年3月赴曲阳县郎家庄乡北中佐村参加精准扶贫脱贫帮扶工作至今。被评为2019年度全省扶贫脱贫“优秀驻村工作队员”。

上一篇:电大人的扶贫故事| 一段扶贫路 一生扶贫情

下一篇:电大人的扶贫故事| 第一书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