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最新动态 >> 正文

与改革开放的脉搏同频共振,见证了衡水跨越发展的步履,满足了衡水对人才的渴求、对科技的尊重,点燃了衡水腾飞的激情和力量……走进衡水广播电视大学,务实肯干、激情满怀的气息扑面而来。

今年以来,衡水电大按照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创优提质、社会培训壮大发展、老年大学做优做强”的“三大战略”总体思路,坚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引领,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学校在构建区域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短期培训中的功能作用,正努力从学历补偿教育主体转变为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服务全民的开放大学。学校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条腿走路,开展了多层次、多路径的实践,探索出市场运作与社会化服务并举的发展新模式,构建了知识与能力并重、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新模式。

在市领导的真切关怀下,在新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一系列创新举措密集出台:“响应精准扶贫战略,开展全市驻村干部和扶贫人员学历提升”“联合清华大学、省电大建设乡村振兴学院”“全面转型升级,依照国家开放大学要求建设一所面向人人的新型的衡水开放大学”“提高综合管理效益,实现校区拓展”……衡水电大的发展蓝图令人振奋。


创新思变 招生人数逆势上扬

——衡水电大春季招生实现“双突破”的背后

2020年初,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值招生季,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衡水广播电视大学党委迅速部署,全市电大系统教职员工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创新思路开展招生工作。实现春季招生1413人,其中开放教育招生1237人,取得2019年同期招生人数和2020年计划招生人数的“双突破”。

韧劲:战疫办学两不误 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

开放教育是激活本土人才行业的潜在力量,优化我市人才结构、提升民众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衡水广播电视大学作为开放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为衡水大地培养着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能人才,为衡水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着强大的智力支撑。可一场疫情突如其来,给大学校园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省电大领导调研衡水电大办学经验

去年12月份,衡水电大虽已提早部署并实施招生工作,但疫情蔓延下如何有效扩大宣传、解答学员的疑问、解决学员学历提升需求依旧是春季招生的重点工作。为此学校多次召开网络会议要求“全员参与、转变思想、创新方法,搭建覆盖全市的招生网络,跑出助力复工复产的加速度。”

人人关心招生、人人参与招生,从校领导到中层干部、普通职工争当“宣传员”“勤务兵”。衡水电大人3月中旬提早返岗,采取线上咨询、网上答疑等方式为学员“零距离”服务;利用报纸、电视、广播、LED户外传媒等载体,广泛发动招生宣传工作,保障了良好的招生态势。

学生报名咨询(资料照片)

此外,该校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老本行”技术优势,建立网络报名平台,简化报名流程,启用扫码支付学费;优化新生入学资格审核流程,改以往线下集中审核为线上电子审核,为广大报名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实施动态数据管理,适时掌握各教学点的招生进展,针对具体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疫情平稳后,招生人员积极进企业摸情况、下基层问需求,想尽办法满足企业对智慧型人才的渴求、学员自我提升的迫切需求,全力以赴支持地方经济工作动起来,转起来。

创新:行业招生有亮点 助推地方经济不止步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春季招生人数不降反升,逆势上扬,得益于工作方法转变,得益于全市电大系统、学校干部职工上下一心,只争朝夕的付出。还得益于学校‘围绕中心办教育 专业跟着产业走’的理念,不断拓展了招生领域。”党委书记何洪超说。

在春季招生中,衡水电大将行业领域招生作为发力点、充分挖掘行业盲点,并在专业设置上灵活设置教学课程,实现行业领域招生231人。市迎宾馆、公安交警系统、武警支队、医疗系统陆续与衡水电大达成合作,共同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为有学历需求的人员开辟提升途径。针对在疫情防控中作出卓越贡献的公安干警和医务人员,衡水电大也给予学费减免。目前学校已开设92个专业,基本实现衡水全行业全覆盖,开放办学、产教融合的步伐走得急促而坚实。

面对广大农村对人才的渴求及城镇化发展,围绕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衡水电大将延续多年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升级改造,采取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持续为农村输送科技致富、传播先进文化、践行终身学习的带头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让他们得以把“青山绿水”转化为“金山银山”。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招生3540人。

突破:人才智慧双支撑 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有成效

衡水电大秉承“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教育理念,以服务于衡水市全民学习、终身教育为使命,已累计为衡水市培育了数十万高素质适用人才。激荡的活力背后,是依旧不断开放的大门和拓展的领域:

——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衡水电大分校、教学点今年进一步增加,已经覆盖全市各县市区,拥有开放教育在校生3141人,占全市电大系统开放教育在校生总人数由原来的15%升至63%,有力诠释了电大系统扎根基层,服务大众的责任担当。

——社区教育进一步做深。衡水电大作为我市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资源优势,春季继续向市民免费开放衡水终身学习在线多个学习资源,如京剧、太极拳、形意拳等视频课程,积极服务“停工停课不停学”,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

——非学历教育进一步拓宽。衡水电大发挥智力优势,尝试探索“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提升”人才培养新模式,与市委组织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健委、市住建局、衡水邮储银行等建立合作关系并开展社会化培训。目前正积极推进2020年20件民生实事之一——企业食品安全提升工程培训,承接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多元化人才。

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保持韧劲、讲求创新、持续突破,为衡水电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如凤凰涅槃、雄鹰换羽,迎来了招生新局面,去年秋季和今年春季招生数量呈现出蓬勃增长的态势;而那些来自基层的城市“筑梦人”学员通过学习,掌握了与岗位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和能力,在本职岗位上发挥着更大作用,共同成为支撑衡水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柱。

以需求为导向 市场运作与社会化服务并举

——衡水电大做强非学历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今年以来,衡水电大坚持发挥系统优势和非学历教育重要支撑作用,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努力拓展办学空间与规模,全力撑起开放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与担当,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衡水模式”的非学历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

非学历教育是适应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与学历教育相区别的一种教育类别,主要包括提升科学文化素养的社会教育和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的职业培训。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抓手,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开放大学肩负的重要职能。

衡水电大党委充分认识到虽然衡水教育资源闻名全国,但经济基础依旧薄弱,一部分成年人学历水平不高,对个人素质提升和增加社会技能的渴求尤为迫切,衡水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必定是一项充满生机活力、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事业。因此制订了坚持“双主业”发展思路,一手稳定学历教育办学规模,一手抓非学历继续教育,并且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

接地气的社区教育(资料照片)

发挥思想引领,汇聚系统合力。衡水电大坚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引领,加大办学系统建设力度,重启衡水电大故城县职教中心教学点、增设冀州区电大分校(教学点)、深州报名处等,目前实现教学点或分校全覆盖;同时进一步提振全员干事创业的士气,提升对非学历教育的重视程度,谋思路出实招开辟新的非学历教育领域。

优化网络平台,夯实硬件基础。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宏图伟愿的背后,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衡水电大在“云教室”“衡水电大教学综合管理平台”基础上继续加大网络平台建设力度,与中国移动衡水分公司合作,对校园网络平台进行全面升级,搭建起学习系统、管理系统为主的远程教育平台,通过计算机、手机等各种终端接入,可以支撑万人同时观看线上直播、数千人同时登录学习网络课程,满足了当前网络教学和短期培训的工作需求。

做好教学管理,保障学习质量。质量是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生命线,衡水电大加强非学历培训质量管理,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学员在校学习、作业完成、毕业考试等情况进行全程管理服务,科学制订优秀学员评选办法,激发学员学习热情,“宽进严出”有力地保证了培训质量。

目前,衡水电大以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积极开发多元化的非学历教育项目,涵盖了干部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等,走出了校园、走向了政府部门、走向了企业、行业,走向了生产第一线,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再就业培训、理论基础等短期培训。如衡水电大已经完成2020年衡水市20件民生实事之一“衡水市食品安全培训提升工程”录课工作,针对7000家食品企业的16000余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免费线上培训,7月上旬即将全面铺开;按照市委组织部工作要求,承接衡水市基层和年轻干部培训项目,完成4994名村基层干部和300余名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任务;与衡水市建业教育培训中心开展合作,完成3000余名河北省住建领域现场专业人员测评(八大员)以及建筑行业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等;与市扶贫办合作,针对全市扶贫干部和驻村干部开展学历提升,全力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衡水市食品安全培训提升工程录课现场

于此同时,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方面,衡水电大进一步打破学习的时空壁垒,探索“互联网+社区教育”碎片化学习模式,将知识点制作成时长8分钟左右的课程,通过在线平台向公众免费开放,目前已开放梅花拳、形意拳、书画等多门课程;积极开展学习活动周、读书节等活动,通过与各行业合作,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

今后,衡水电大将进一步按照转型发展、建设开放大学的思路,紧密联系当地实际,紧盯市场需求,主动作为多措并举,把衡水电大建设成为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社会成员终身教育的新课堂、短期培训新阵地、改革创新的新大学!

(原文来自《衡水日报》2020-07-08)

上一篇:硬件保证 价值融入 系统建设 突出优长——沧州电大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纪实

下一篇:大学生护理病历大赛活动展播